• UG环球视讯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承载民族工业希望 彰显中国动力风采
    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企业,展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实力与风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央企员工持股半年考:改革不同于“大风厂改制”

    来源:中国青年报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7-07-11

    不久前,宝武集团旗下的欧冶云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欧冶云商)举行了股权开放及员工持股仪式,126名核心员工正式成为该公司的股东。作为国务院国资委首批10家央企员工持股的试点企业之一,欧冶云商此次亮相尤为引人注目。


    自去年8月《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下称《试点意见》)出台以来,停滞多年的员工持股再次成为国企改革热点,有学者甚至将本轮员工持股比喻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突破口。另一方面,在近期以《人民的名义》为代表的影视作品中,对上世纪90年代职工持股改革的描述,又让人们对时下热议的员工持股多了一份思考。

    最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拿到了国务院国资委去年年底确定的首批员工持股试点企业名单。半年时间过去了,这些试点企业的进展如何?本轮员工持股与以往的职工持股又有何不同呢?

    首批试点企业进展如何

    《关于中央企业所属10户子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通知》显示,10家试点企业为宁夏神耀科技有限公司(筹)、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欧冶云商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泛亚航运有限公司、中国茶叶有限公司、中外运化工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中材江西电瓷电气有限公司、建研软件有限公司(筹)、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经检索得知,除了宁夏神耀科技有限公司(筹)、上海泛亚航运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泛亚)、中国茶叶有限公司(下称中茶公司)、建研软件有限公司(筹)外,其余企业近期均在官方网站上披露了完成员工持股工作的消息。

    宁夏人才与人力资源公共招聘网显示,宁夏神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神耀科技)已于今年年初成立,是国务院首批“员工持股试点”的企业。上海泛亚的母公司中远海控则在4月发布公告,称上海泛亚决定实施增资扩股及员工持股方案。工商信息显示,上海泛亚的员工持股平台企业已出现在公司的股东栏中。

    北京产权交易所发布的《中国茶叶有限公司增资项目》称,中茶公司属于首批员工持股试点企业之一。中茶公司办公室的一位员工告诉记者,该公司的员工持股工作正在收尾阶段,“企业变更马上要开始,(有关部门)可能近期就会批准。”

    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构力科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就是试点名单中的“建研软件有限公司(筹)”。该负责人称,构力科技成立前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所属建研科技股份公司中的软件相关业务部门,建研软件并不是公司名称。

    6月26日,构力科技刚刚召开公司成立大会,宣布完成引进战略投资者、骨干员工持股等各项工作。该负责人说,目前构力科技还没有宣传的打算,等到9月各方面的改革和调整都到位了,再大面积地对外推广。

    据记者统计,首批10家试点企业中,构力科技、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电器院)、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铁设计)均属于转制科研院所。神耀科技、欧冶云商、中外运化工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下称大地修复公司)、中材江西电瓷电气有限公司,分别在煤气化、钢铁电商、化工物流、土壤修复、电瓷材料领域,有着独特的科技优势。

    至于上海泛亚和中茶公司,尽管在电商和科研板块也有重点布局,但它们更像是在某一细分市场拥有全产业链业务的公司。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国企研究室主任项安波认为,转制院所和科技型企业,都是《试点意见》优先支持的。而上海泛亚和中茶公司这类企业,它们的发展可能同样依赖于人的创造性劳动。

    “总的来说,员工持股还是要有利于释放人的积极性,把人力资本和国有资本、物质资本结合起来,实现有效的激励约束。”项安波说。

    员工持股也要因企施策

    试点企业的员工持股比例能达到多少?这恐怕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发现,从试点企业的情况来看,员工持股比例大致与企业股本规模成反比关系。增资扩股完成后,欧冶云商的注册资本为33.33亿元,上海泛亚的注册资本也达到了15.37亿元。相应地,欧冶云商的员工持股比例为5%,上海泛亚的员工持股比例为8%。而其他注册资本为数亿元乃至数千万元的试点企业,它们的员工持股比例多数在10%以上。

    对于转制院所来说,员工持股的比例也相对较高。中国电器院的员工持股比例为22%,构力科技的员工持股比例为25%,中铁设计的员工持股比例为20%。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认为,员工持股比例因企而异。如果企业总股本很大,那么员工出资能力就有限,他们的持股比例不会很大。由于《试点意见》规定,员工持股总量原则上不高于公司总股本的30%,因此这些企业的做法都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除了员工的持股比例,试点企业的股权结构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据统计,大部分试点企业在引入战略投资者和员工持股之后,央企集团的持股比例在50%以上,国有资本仍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宝武集团对欧冶云商的持股比例、中远海运对上海泛亚的持股比例都超过了70%。

    不过,也有一些央企集团对试点企业保持相对控股,并同时满足《试点意见》中“国有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公司总股本的34%”的要求。例如神华集团下属的神耀科技、中国节能所属的大地修复公司等。

    对此,周放生表示,他不了解这些企业的具体情况。但据他分析,国有资本占比大,有可能是股本规模大,外部投资人拿不出这么多钱,或者是它们对企业信心不足。也有可能是央企集团不愿意放弃绝对控股权。

    根据调研经验,周放生比较主张三足鼎立的股权结构。“国有股30%多,员工股不超过30%,然后民营资本30%多,基本上是一个均衡的概念。相互制衡,相互激励,对企业的好处显而易见。”

    不同于员工持股比例和企业股权结构,试点企业对于员工持股方式的选择倒是非常一致。《试点意见》规定,持股员工可以个人名义直接持股,也可通过公司制企业、合伙制企业、资产管理计划等持股平台持有股权。但记者发现,10家试点企业中,有8家都选择有限合伙制企业作为员工持股平台。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关琦告诉记者,有限合伙持股方式与其他方式相比,具有众多优势。首先,可以避免双重征税,税负更轻。其次,合伙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及收益分配方式等可根据合伙协议约定,操作灵活。此外,它还具有设立程序简便、入伙机制简便、方便后续人员变动的优点。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5月发布的《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增资项目增资结果公告》显示,持股比例为20%的最终投资人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接近中信证券的人士告诉记者,这其实是中信证券为中铁设计员工持股计划设立的资产管理计划。

    本轮改革不同于“大风厂改制”

    顾名思义,员工持股就是企业员工持有本企业的股票。1984年,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北京天桥发行了内部职工股,这标志着我国职工持股改革拉开大幕。

    1992年,原国家体改委先后下发《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首次承认职工持股的法律地位,此后的数年间职工持股成为国企改制的主要形式之一。然而,由于存在着超范围发行、非法交易、上市后大量抛售“内部职工股”等问题,国家主管部门屡次发文规范职工持股,并最终于1998年下令叫停。

    据《人民的名义》原著描述,在上世纪90年代,京州市政府对大风服装厂进行股份制改革,主动出让企业股权。民营企业家蔡成功买下大风厂51%的股权,工厂职工买下49%的股权。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回忆,上世纪90年代的职工持股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全员持股,把企业的股权平均分到每个人头上。另一种是企业负责人持有较多股份,厂长一个人成为了大股东。影视作品中的“大风厂改制”,恰恰包含这两种情况。

    “前面的职工持股,短期内员工欢欣鼓舞,但是员工基本上是一个打工者的身份,持股的作用有限,因为很多持股并没有分红。负责人持股的影响比较大,最为突出的结果是,这种企业变成了个人控股的企业。”李锦说。

    国资专家、上海天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祝波善认为,“大风厂改制”发生的背景是国有资本在部分领域退出。当时的逻辑是让职工成为企业的主人,在影视作品中,仅仅是多了一个把民营资本拿进来的环节。而本轮改革根本不是国资退出的问题,实际上是在国资原来的基础上做增量,然后把存量更好地盘活。

    首批试点企业引入员工持股的方式,也印证了这一说法。在已完成员工持股的9家企业中,有7家企业采用了增资扩股的方式,另外2家则采用了出资新设的方式。对此,祝波善表示,上一轮改革是职工出资购买企业已有的国有资本,存在国有资产交易的问题。一旦进行交易就有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现在这个矛盾被大大压缩了。

    除了有国资退出与国资做大的区别外,上世纪90年代的职工持股与本轮员工持股还有许多不同。“上一轮职工持股在国有资产处置上比较粗糙,而现在的定价非常严格。上一轮职工持股实际上是见面有一份。本轮员工持股针对的是管理骨干和技术骨干,要把这些骨干的作用发挥出来,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作用明显。”祝波善说。

    员工持股在探索中前进

    近年来,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再度提出“员工持股”,国企员工持股改革风云再起。《试点意见》的出台,则为本轮员工持股的开展提供了正式的参考依据。

    不过,在操作过程中,试点企业的员工仍然不免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一家首批试点企业的员工郑林(化名)告诉记者,他们最初请教了一些咨询公司和律师事务所,但这些机构也不知道怎样去做。《试点意见》只是划定了一些不能触碰的红线,至于具体事项,还是要根据自己公司的情况,联合多个部门推进工作。

    此外,多方面学习取经也很重要。郑林表示,他们会跟其他试点企业联系,了解别人的方案是怎么做的。而且国资委专家参与过多次调研后,掌握的材料比较详实。他们来到试点企业,也会建议参考哪些做法解决某些问题。

    郑林举例道,“比如说员工买了股权之后要离职怎么办,是有责离职还是无责离职?股权怎么卖出?不能让员工有了股权之后能够马上脱手。包括员工死亡、跳槽、借调时应该怎么办,这些概念都要定得很细。”

    最后,试点企业还要召开员工大会,为参与入股的人讲解员工持股的协议内容,员工有疑问还要答疑。有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还需要再上会讨论。“必须把这个事做成,还能争取让员工拿到实惠,确实是一个摸索、探索的过程。”郑林说。

    也有学者认为,本轮员工持股仍然有讨论和完善的空间。李锦表示,目前许多企业的操作相对谨慎,有的员工持股比例偏低,有的参与持股的员工范围较小。祝波善称,现在国家谈员工持股试点,采用严格的方式可以理解,但为了确保国有资产百分之百不流失,实际上把改革效应大大削弱了。他强调,不应片面追求增量持股,并且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员工持股改革可以同时进行。

    尽管如此,仍然有不少员工对持股充满了期待。某央企旗下科技型创业企业的负责人姜涛(化名)告诉记者,员工持股对于员工和企业来说都是好事,如果他所在的企业开展员工持股,他会选择入股。

    “人才是初创型企业估值的重要标准,所以绑定核心员工是这类企业最核心的事情,员工持股会为长期绑定员工提供重要的依据。同时,持股员工会把自己当作企业的主人翁,不会再有原来那种打工者的心态。”姜涛说。

    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 史额黎 实习生 王旭 孟永红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7月11日 11 版)

    TOP
    UG环球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