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环球视讯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承载民族工业希望 彰显中国动力风采
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企业,展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实力与风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海上“风光”无限好

来源:经济参考报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4-12-06

  福建省是清洁能源大省,海上风电和核电可供开发的电力资源潜力至少在1亿千瓦。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的开发,福建所利用的电力资源仅为其中的10%,开发空间仍然巨大。

  漳州是福建六个沿海地市之一,海岸线长度约占福建省海岸线总长度的五分之一,年平均风速可达每秒8.5至9.5米,年日照时长超2000小时,海洋资源优、风能资源足、光能资源好、储能基地多,拥有优厚条件的漳州承担了福建充分开发清洁能源的重任。

  2024年是漳州清洁能源基地的先行建设期,建设进展和成效如何?记者在对话交流和实地走访中寻找答案。

  打造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走进漳州市东山县杏陈镇180兆瓦海上光伏电站,水中的鱼儿在片片整齐排列的太阳能电池板下欢快游弋,“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图景映入眼帘。

  11月初,该电站作为福建省首个滩涂海上光伏电站并网投产。三峡集团福建分公司东山海上光伏项目现场负责人吴风云说,电站年平均可提供3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每年可节约标准煤9.0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排放约24万吨。

  东山县养殖户沈珠钦正在自家的渔排忙碌着,他有着丰富的养殖经验。聊起渔光互补模式,他饶有兴趣,“在海上安装光伏板,对海底石斑鱼、海虾等海产非常有利,像石斑鱼怕晒,晒久容易死亡。海虾要养活,温度一般要控制在20℃左右才行。”前几年,沈珠钦的渔排上安装了光伏板,渔排上的生活用电、冰柜等电器用电均使用光伏,每年可节约电量超过7200度。

  追“新”逐“绿”,漳州的探索不止于此。今年6月27日,漳浦六鳌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顺利实现全容量并网,年上网电量超16亿千瓦时,年节约标准煤约50万吨。

  作为全国首个批量化使用16兆瓦及以上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的项目,这是我国开启的深远海海上风电场建设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一台16兆瓦的风电机转一圈预估可以发34度电,一年可以发6600万度电,可供3.6万户三口之家使用。”国网漳州供电公司发展部工作人员方晓洁说。

  海上风电装备频频“上新”,风电机组制造技术持续迭代升级。从陆上到海上,从建筑屋顶到田间地头,风机迎风转动、光伏板熠熠生辉,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光伏+”新模式在漳州持续推广开来。

  截至目前,漳州地区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发电量占比分别达44.79%、24.25%。依据当地电力部门测算,到2035年,漳州地区及周边海域核电、海上风电和光伏总开发规模可达7727万千瓦。这一数字的达成,意味着漳州区域能源供应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配置清洁能源输送渠道

  清洁能源多了,如何合理利用出去而不成为“垃圾电”,这成为了新挑战。建设“省际互联、区内坚强”的能源配置“高速枢纽”,是漳州近年来探索出来的做法。

  “现在模拟过电流保护动作进行断路器分合传动试验,相关人员注意一次设备、二次设备以及监控后台等处状态是否正常。”11月6日,在福建省漳州市闽粤联网工程云霄换流站,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调试人员正在开展该工程投运以来的首次大规模“全面体检”工作。

  闽粤联网工程是福建、广东两省首条电力联网线路,实现了福建、广东两省间电力互补互济、调剂余缺。该工程线路全长303千米,输送容量200万千瓦。工程投运两年多以来,累计输送电量93.49亿千瓦时。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调控中心调度控制处处长陈郑平介绍,广东、福建是经济大省、经济强省,也是能源电力负荷中心。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建设速度加快,福建电力在自平衡基础上具备季节性向外省输出的条件。而广东则是典型的受端电网,近30%的电力需要从西南水电等地输入。受气候影响,西南水电来水期集中在7到9月份,福建来水期较广东早两个月。当福建进入汛期,盈余水电可以送至广东,补充广东因西南水电送入不足导致的缺额;西南水电大发时,广东电网电力盈余可送入福建,缓解福建夏季负荷高峰期的供电压力。二者具有良好的跨流域季节互补性。

  “十四五”期间,闽粤两省风电等新能源总装机预计超过4000万千瓦,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大幅增加,新能源消纳压力不断增大。记者测算,由于火电厂通过灵活调峰的消纳成本大概为150元/兆瓦时,而光伏发电或风电所需要的电储能方式带来的消纳成本超过了600元/兆瓦时。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表示,在省内无法消纳、产生弃新能源电量的情况下,闽粤联网工程可促进互联省份新能源消纳,大幅降低保障新能源消纳的调节性电源建设成本,促进了闽粤两地能源转型,对于加快构建全国新型电力系统具有示范效应。

  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

  福建漳州土地资源稀缺,如何破解产业发展空间制约?漳州借着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东风,立足海岛、优质硅砂资源禀赋,加快布局新材料新能源产业。

  走进漳州东山临港产业园,记者看到,10万平方米厂房内的卧式生产线已经实现全自动运行,一根根海底电缆生产加工并装运上车。

  福建海上风电资源得天独厚,然而在整条海上风电产业链中,唯独缺少海缆生产。瞄准市场空白,2023年6月,在东山临港产业园内,第一条“福建产”海缆生产线诞生,太阳海缆(东山)有限公司所造的海底电缆单根长度可达到数十公里,重量可达数千吨,结束了福建省不能生产海底电缆的历史。

  太阳海缆(东山)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张金武介绍,公司从陆地电缆转入海底电力电缆领域,花了5年时间深入研究,在2023年底前实现100千米的产能,东山海缆项目全部建成后产能为1200公里。

  在东山临港产业园,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漳州旗滨玻璃有限公司、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将“一粒砂”发展成为一条百亿产业链,带动产业集群升级,逐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园区化”光伏产业新格局。

  漳州旗滨玻璃有限公司设备动力部经理雷丽君告诉记者,玻璃不仅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工业包装、家庭日用等方面,更是清洁能源、电子技术等尖端领域的关键材料。如今,光伏玻璃已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公司正利用现有市场需求扩张和光伏组件产能出海转移趋势,提升海外产能占比。

  不仅仅是在东山县,在漳浦县,因为海上风电迎来高速发展,明阳、中船、金风、远景等风电装备企业纷纷落户于此。

  福船一帆曾经是一家造船企业,因为行业不景气,企业一度陷入困境。有一次,客户提出能否制造海上风电的塔筒。当时,海上风电行业爆发点远未来临,但这给福船一帆点明了方向,多年的行业积累告诉他们,海洋经济值得深耕。

  2015年,福船一帆开始攻关海上风电的塔筒制造关键技术。经过9年的积累,加上海上风电市场逐渐火热,福船一帆订单不断。公司2023年年报显示,海洋工程营业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九成。

  以点带面、连面成片。未来,漳州将通过清洁能源这一“支点”,撬动能源产业链和创新链协同发展,加快打造东南沿海最大清洁能源基地。根据测算,漳州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可带动风、光、储装备制造全产业链总产值约5500亿元,建设安装企业总产值约2200亿元,新能源产业年均产值达到770亿元。

TOP
UG环球视讯